發布會現場。
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尤天竹 文/圖)9月5日,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《寧夏回族自治區精神衛生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寧夏將進一步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,健全網絡、加強服務、宣傳普及、規范管理,持續提升社會心理服務覆蓋面,著力培養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,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
推動各部門各行業常態化、規范化、多元化開展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。重點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室(咨詢室)建設,依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、基層綜治中心等設立心理咨詢室或者社會工作室,全面提供心理健康服務。健全12356心理援助熱線與110、119、120、12345、12355等民生服務熱線聯動機制,提升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效能。
加強重點人群心理服務
面向未成年人、婦女、老年人、殘疾人等不同群體,提供心理輔導、情緒疏導、心理援助等個性化服務。針對未成年人,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,加強家校社聯動,推動五育和心育融合,積極培育健全人格。針對婦女群體,加強婚姻家庭關系輔導、科學家庭教育指導。針對老年群體,重點為空巢、喪偶、失獨、留守老年人開展專業化心理關懷服務。針對殘疾人群體,充分發揮社區康復服務隊伍及助殘社會組織作用,保障殘疾人及其家屬心理關愛服務。
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
整合衛生健康、教育、工會等部門心理健康服務資源,組建自治區級、市級、醫療機構三級巡講團,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巡講。結合“世界精神衛生日”“大型義診活動周”等重要節點,廣泛開展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科普宣傳,引導公眾建立“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”“心身同健康”等健康意識。
規范心理咨詢服務管理
積極探索完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措施,促進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專業化、規范化發展。指導社會心理服務機構依法開展心理咨詢服務,加大服務技能和倫理道德的培訓,提升對心理行為問題和常見精神障礙的識別、服務能力,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化的心理咨詢服務。